從鬱金香到比特幣的泡沫狂歡 - 大宗商品市場400年投機史
From Tulips to Bitcoins: A History of Fortunes Made and Lost in Commodity Markets
作者: 托爾斯登.丹寧  
原文作者: Torsten Dennin  
譯者: 呂沛憶  出版社:大寫出版 

買書推薦網址:

前言:

這是 2023 年第11本讀完的書。 當初會看這本書,好像是因為許多大宗商品的暴漲讓我不是很了解其中的原因,並且也想要了解一下以往鬱金香的故事, 於是就買了這本書來看。但是因為這本書是財務理財書籍,我就會看得非常的慢。也就到了現在才終於完食這一本書。

內容摘要:

速讀橫跨四世紀的投機和商品期貨市場!
鉅虧與暴富的循環,比股票市場更古老的交易領域!
凡是能貨幣化的東西,就會有對賭漲跌的投機神話──大通膨週期裡,人們必須溫習的一本金融史書
 

收錄原油、貴金屬、農作物、加密貨幣的交易常識
一窺商品炒家與大型機構交易員的預期與意料之外……
從「荷蘭鬱金香狂熱」到今天的比特幣等重大財經市場商品的迷人觀察。 本書涵蓋了如「白銀星期四」和亨特兄弟及許多投資機構的厄運;見證銅和黃金、稀土、能源金屬和比特幣,在一年內上百倍的漲跌幅。
商品市場的定價往往處於歷史與地緣等大趨勢的十字路口上,緊急的事件與人為的炒作往往使其高度偏離實際交易的價格。本書通過研究和學習這個市場的災難及狂歡,了解一個比股票市場更為驚人的投機場域,也從中見證了政治、經濟與天候對對重要資源世界的金融化效應。

關於鬱金香的暴漲

第一次大宗物資的 FOMO (Fear Of Missing Out) 也就是瘋狂追從的狀況,就是來自於 17 世紀的荷蘭。那時候因為鬱金香相當的美麗,但是鬱金香生長速度非常得緩慢,使得供給相當不足。價格瘋狂飆漲的結果,鬱金香球莖變成了炒作的物品。 原本是農民在買賣的鬱金香球莖,也變成是許多貴族與商人拿來買賣的商品。

到了 1637 年 99顆鬱金香球莖要價 9 萬荷蘭盾,也就是目前的一百萬美元。忽然到了某一天,拍賣市場上完全沒有買家願意去買鬱金香球莖。於是乎第一個市場紀錄的崩盤就開始。但是泡沫後,目前鬱金香球莖還是荷蘭最重要的出口農產品之一。

芝加哥大火與小麥

在美國小麥是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跟堪薩斯交易所進行交易,由於 1871 芝加哥發生大火,造成小麥價格高漲,並且當年價格持續上揚到七月初。但是價格高漲造成每個農民都拼命的採收小麥,造成交貨量狂生,也讓價位快速回跌。

心得:

這一本書雖然洋洋灑灑列出 42 個章節(42 章經?!) 來分享關於歷史以來大宗商品的變化,但是許多的暴漲跟暴跌的原因沒有很詳細的敘述。反而像是讓你知道某一年發生了某一些大宗物資的變化而已。 這樣對我來說其實不是很喜歡。 所以這也算是難得我不太推的書籍之一。


Buy Me A Coffee

Evan

Attitude is everyth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