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

前言

之前學習MIT關於分散式系統的部分,其實對於MapReduce與BigData的部分還是一知半解.這一堂課似乎是大家所期盼的課程,所以來學習.其實課程的節奏算是合適,我想整個Loading也不會太重.

相關文章

edx 課程網址在這裡 https://www.edx.org/course/introduction-big-data-apache-spark-uc-berkeleyx-cs100-1x

課程筆記

本堂課的目標

edx給的官方目標:

  • 學習關於 Data Science的定義與本質
  • 如何使用 Data Science
  • 學習 Apache Spark

我自己的目標:

  • 瞭解 Data Science
  • 瞭解 Big Data相關應用
  • 學習並且了解 Apache Spark

WEEK1 (Lecture 1/2)

主要是設定環境跟一些 Big Daa的簡介,內容其實相當的淺顯易懂.

  • 環境設定方面:
  • Tranditional Machine Learning(以下簡稱: Machine Learning) 與 Data Science的差異:
    • Machine Learning為了建立有效的Model而Data Science使用建立好的models來分析資料
    • Data Science的產出會是一個BI (Business Intellegence)而Machine Learning 產生是一個數據良好的模型.
  • Data Science 流程:
    • 取得資料
    • 整理資料 (ETL: Extract-Transform-Load)
    • 分析資料
  • Data Science實際上可能由於突變因子造成數據不可信任
    • ex: 新聞與事件造成Google Search string 分析失誤
    • 解決方式: 移除該因子所造成的髒資料(Dirty Data),重新跑運算

WEEK2 (Lecture 3/4)

image

(Spark: 組成圖來源Spark 官網)

本週進度主要是介紹關於Apache Spark的優點(相較於 Hadoop MapReduce)

  • 關於Map Reduce的原理與方法
  • Cluster Computer最困難的莫過於處理:
    • (1) 把工作分散給各個機器
    • (2) 處理某些機器的fail或是過於緩慢的速度
  • 緩慢回應(slow)與失效節點(fail)處理方式: 重啟另外的節點,把運算轉移到新節點
  • Apache Spark 與 Hadoop MapReduce的差異:
    • 使用In-Memory Data Shading: (最大差異)
      • 將儲存到Hard disk的資料,全部放到記憶體上 (由於記憶體的成本逐漸降低)
    • 新的資料結構RDDs(Re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s)
      • 具有track lineage information 可以發現並且修復某些資料
      • 建立後不能更改,但是可以根據已經存在的RDDs修改並建立新的
      • 支援Parallel處理下的資料集合
    • Generalized pattern, Lazy Evaluation, lower overhead and less expensive shuffles

關於RDD的相關程式碼

RDD 宣告
    data = [1, 2, 3, 4, 5]
    rdd = sc.parallelize(data, 4)

這段程式碼有以下特點:

  • 建立RDD,並且具有4 個 partition
  • 根據 Lazy Evaluation 他不會執行任何動作.只是建立RDD

     distFile = sc.textFile("...", 4)
    
  • 由檔案讀入並且,建立四個partition的RDD
  • 每一行事當成一個Element
Transformation

Spark 支援至少以下數種tranformations

  • map
  • filter
  • distinct
  • flatMap

而以上的tranformation並且也支援lambda,也就是說可以有以下數種處理:

    data = [1, 2, 3, 4]
    rdd = sc.parallelize(data, 4)

以下語法都使用同樣的rdd:

    rdd.map(lambda x: x*2)
    # 轉成一個map [1, 2, 3, 4] -> [2, 4, 6, 8]

若是改成filter

    rdd.filter(lambda x: x%2 = 1)
    # 轉成 [1, 3]

flatMap是一個會把所有set 切成平面

    rdd.flatMap(lambda x:[x, x+3])
    # 轉成 [ [0, 3], [1. 4], [2. 5], [3, 6], [4, 7]] => [0, 1, 2, 3, 3, 4, 4, 5, 6, 7]

切記: transformation 並不會馬上執行

Action

透過Action,Spark才會去執行transformation 並且把結果傳回給driver. 這是唯一能拿到結果的方式.

Spark 支援以下幾種的 Action:

  • reduce: 可以傳回所有的集合總和
  • take(n): 只拿前面n個結果
  • collect(): 把整個集合傳回
  • takeOrdered(n, func): 拿回符合func的前面n個結果,相當有用的action
Caching

想要避免action跑完後,需要原始的資料,可以透過 cache來把資料先暫存起來.記住,他一樣是屬於lazy evaluation所以是不會執行.

data = [1, 2, 3, 4, 5]
rdd = sc.parallelize(data, 4)
#create cache並且儲存 x*2 的結果
c1 = rdd.map(lambda x: x*2).cache()
#將rdd修改成 x= x*3
ret1 =rdd.map(lambda x: x*3).take(3)
print ret1
#此時cache依舊是舊的資料,可以直接開始其他action.
print c1.collect()
RDD Lifecycle
  • RDD create
    • sc.parallelize() or sc.textFile
    • transform 會將RDD製造新的副本出來… (Lazy create)
  • Action 之後,RDD就會結束.. 除非你有用cache 把RDD複製一份起來…
Shared Variables

rdd的function closure稱為worker,worker彼此間是無法溝通的.唯一能夠讓worker與driver溝通的方式就是透過以下兩種shared variables. (其實跟OpenCL很類似)

根據方向上而言,可以分為以下兩種:

  • Driver -> Worker (Broadcast)
    • Driver將read-only資料,傳送給各個worker
  • Worker -> Driver (Accumulator)
    • Worker將各個計算結果傳回給Driver這裏的資料是Write-only
    • Accumulator 只能在worker存取,並且每次worker只能寫一次

LAB1 Word Count###

透過iPython Notebook的Lab作業,因為是一步一步地執行.其實是相當的簡單.而且,就算真的看不懂要幹嘛~其實看下一個檢查的地方,就能了解你需要做什麼事情.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:

  • 需要了解mapreduceByKey真正的差異在哪裡. 尤其是面對 key-value資料的處理上, map會一個個的iterate 但是reduceByKey 會已經透過key把重複的抓過來這個function比對.
  • 要注意到,每一個transform 與 action的關係,由於action 是一個closure所以不要把action 結果帶去另外一個transform
  • 對於我而言,一開始常犯的錯誤是: 把 map當作是filter來使用. 要注意的是:
    • map 會 iterator 每一個元素並且輸出結果.
    • filter 才會把符合function的放入你的結果中.
  • Lab1 整體很簡單,依照教學與只是可以做簡單的word count概念的功能.不過卡住我最久的竟然是regular expression,我是用regulex來幫助我了解與分析結果.

image

一個regular expression 的圖示,去除掉頭尾的空白與所有字串中的非字元與空白的字.

參考鏈結


Buy Me A Coffee

Evan

Attitude is everything